9月29日下午,校党委书记杨宇民以《溯江海文脉 承学用初心 以青春担当赴强国征程》为题,为全体2025级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吉明明主持活动。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陶锋出席活动。
授课中,杨宇民用“一条主线、四个阶段”向同学们讲述了张謇教育理念和学校的发展历史,带领大家探寻“何为通大”的深厚底蕴,引导同学们深刻理解学校的办学根基与文化内核。他指出,“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是张謇先生办学初心的高度凝练,是贯穿学校发展历程的办学理念,是学校与南通城市深度绑定、共生共荣的精神密码,也是通大学子求学成长的指南针。“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是师生治学求学、为人履职的行动指南,承载了学校对培养人才立身立品、立业兴邦的期望。“道德优美,学术纯粹”是学术研究与知识传授的价值准则,已内化为通大的价值追求,始终指引通大学人,在“德”与“学”的深度融合中不断求索,迈向更高远的人生境界。杨宇民结合学校四个发展时期的师生典型事迹,深入解读了大学本质意蕴与“大学之道”精髓。他强调,大学是传承人类文明、引领知识创新实践的阵地,是培育优质人才、赋能青年成长成才的沃土,是对接国家战略与服务社会发展的枢纽。大学以深厚的学术底蕴滋养学生求知之心、开放的学术氛围启迪学生思辨之力、多元的成长路径赋能学生个体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支持。他希望同学们在通大汲取奋进力量,练就应对未来的本领;在成长的征程中找准人生目标,让青春不迷茫;在时代的浪潮中扛起青年使命,将通大所学转化为扎根社会、报效国家的硬核底气。
杨宇民向2025级全体新生提出四点要求,明确“向何而去”的方向。一是坚定理想信念,用爱党爱国定格赤忱青春底色。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在实现理想信念的道路上,为学校争光,为国家添彩。二是勇于开拓创新,以勤学不辍锤炼强国兴邦本领。要读好“有用之书”,聚焦专业领域、实用技能,练好看家“硬本领”;读好“无用之书”,涵养眼界格局、丰盈精神世界,为长远发展储备“软实力”。要敢于在实践中提出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探索未知领域、积累创新经验,把所学所练转化为强国兴邦的能力。三是磨砺意志品质,用坚韧毅力应对人生挫折挑战。要学会调整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正视挫折。要培养“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在挫折中汲取教训,在困难中磨练意志,练就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四是坚持修身养心,以强健体魄书写人生新的篇章。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注重心理健康,学会调节情绪,做到身心和谐发展,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健的体魄,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
吉明明指出,校党委书记为新生上“开学第一课”,是我校全面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旨在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他希望“新通大人”带着“开学第一课”的收获与思考,在通大积蓄能量、锤炼本领,真正把“通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奔赴强国征程,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华章。
本次“开学第一课”设主会场和各学院分会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主会场,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新生班主任、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代表和近600名2025级本科生、研究生代表参加活动。分会场由各学院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观看直播和视频的方式进行。
(符周利/文 陈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