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通大
  • 校园邮箱
  • 办公系统
  • 远程接入
  • 校园地图
EN
  • 学校概况
    • 南通大学章程
    • 学校简介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院系设置
    • 附属医院
    • 学校掠影
  • 通大新闻
  • 内设机构
    • 院系室所
    • 职能部门
    • 群团组织
    • 直属单位
    • 基层党组织
  • 人才招聘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留学生招生
    • 继续教育
    • 杏林学院
    • 就业信息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继续教育
    • 留学生教育
  • 科学研究
    • 自然科学
    • 人文社科
    • 服务地方
    • 学术期刊
  • 校园服务
    • 财务管理
    • 招标信息
    • 后勤服务
    • 图书馆
    • 档案馆
    • 信息化服务
    • 通大视频
    • 网络电视
    • 校历
    • 教学作息时间

2023新版

  • 首页
  • 快捷通道
  • 学校概况
  • 内设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生就业
  • 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 校园服务
  • banner
  • 教育教学
  • 通大新闻
  • 媒体通大
  • 影像通大
  • 百十通大
  • 数据通大
  • 融媒通大
  • 专题网站
  • 多媒体二维码
  • 快速链接
  • 校园文化
  • 学术日历
  • 媒体看通大
  • 通大要闻第一条
  • 飘窗
  • 14 2024-06
    《新华日报》聚焦我校人才培养创新举措
    6月14日,《新华日报》刊发题为《南通大学推动人才培养向“新”而行》的文章,关注我校人才培养创新举措。文章从深化改革,把好人才培养“方向盘”;夯基筑垒,练好人才培养“基本功”;丰沃土壤,锻造人才培养“硬内核”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近年来我校主动适应学习革命与高等教育变革,将“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融入时代发展脉搏,全面实施“人才培养强基工程”,推动人才培养向“优质”“高质”“新质”方向发展。学校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激发创新活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校报学生记者 杨淑霭)相关链接:https://xh.xhby.net/pc/layout/202406/14/node_8.html#content_1337907
  • 07 2024-06
    《中国交通报》关注我校招生工作
    6月7日,在2024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之际,《中国交通报》刊发题为《金榜题名 笔尖圆梦》的专版报道,展示部分交通运输院校今年高考招生亮点、特色专业、就业方向等。其中,对我校今年高考招生情况进行了报道。2024年,我校新增一个办学地点,并对招生专业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智能制造工程、基础医学等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专业,招生专业数增加到 80 个,招生计划也有小幅增量。其中,临床医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英语、汉语言文学、预防医学等专业是我校的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还有小学教育、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生物科学等22个国家一流专业,以及18 个省一流专业等,给考生们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校报学生记者:杨淑霭)相关链接:https://www.zgjtb.com/2024-06/07/content_416968.html
  • 31 2024-05
    我校建校112周年庆祝大会受媒体关注
    5月28日,我校召开建校112周年庆祝大会,会议表彰了2023—2024年度卓越贡献奖获奖团队和个人,为首批“南通大学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入选对象颁发证书,并举行南通大学合并组建2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中国交通报》交通强国客户端、《新华日报》交汇点客户端、江苏广电荔枝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客户端、《江海晚报》等媒体纷纷报道我校庆祝大会。交通强国客户端、交汇点客户端全面报道了庆祝大会的盛况;荔枝网、《江海晚报》聚焦我校合并组建20周年系列活动;紫牛新闻关注我校“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以及近年来我校坚持人才引领驱动、最大限度争取和积蓄人才强校力量的相关举措。(校报记者 陈虹)相关链接:https://pub.zgjtb.com/jtqg/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5051/414593.html?isShare=truehttps://pub.zgjtb.com/jtqg/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5051/414593.html?isShare=truehttps://
  • 15 2024-05
    江苏卫视新闻频道聚焦我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主题活动
    5月14日,江苏卫视新闻频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南通大学启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主题活动》为题,聚焦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校在行动”系列活动。据报道,我校着力讲好党的民族理论、党的民族工作历程、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等内容,创新传播方式、表现形式,通过民族文化节、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主题演讲比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推动各族学生同上一堂课、同唱一首歌、同读一本书,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增强育人能力。(校报学生记者 杨淑霭)相关链接:https://m.jstv.com/video/2024/5/14/1239950750970490880.html?curchannel=
  • 13 2024-05
    我校专家主编的我国首套情境教育理论研究丛书发布受多家媒体关注
    ‍5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题为《<新时代中国情境教育研究丛书>发布》的文章,聚焦在我举行的我国第一套情境教育理论研究丛书《新时代中国情境教育研究丛书》发布活动。据报道,《新时代中国情境教育研究丛书》为我国第一套情境教育理论研究丛书,包括《情境教育研究的“中国图景”》《情境课程论》《情境教学论》《语文情境教学论》《数学情境教学论》和《李吉林年谱长编》等6册,由我校情景教育研究院院长王灿明担任主编。丛书首次建构情境课程与教学论,推出我国第一部语文、数学情境教学论,走出了一条理论统领、观照实践的研究道路,提出了情境教育发展观、情境教育要素观、情境课程价值观和情境教学时代观等创新性观点,系统
  • 12 2024-05
    《新华日报》聚焦我校思政课程建设创新举措
    5月11日,《新华日报》刊发题为《让“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的文章,专访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延溢,聚焦我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举措。文章从“三位一体”创新办好思政课、多维并举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善用“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三个方面展开,通过具体实践案例,详细阐述了我校将“行走的思政课堂”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以“名师传播理论、名嘴传授经验、学生深入实践”特色活动为依托,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融会贯通,实现学校与地方协同联动、受教与宣教双向赋能的创新路径。(校报学生记者 杨淑霭)相关链接:https://xh.xhby.net/pc/layout/202405/11/node_7.html#content_1325441
  • 10 2024-05
    《中国交通报》报道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邵叶秦副教授教学风采
    5月9日出版的《中国交通报》7版“名师风采”专栏以《坚守从教初心 做学生引路人》为题,报道我校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邵叶秦的教学风采。据报道,邵叶秦自执教以来,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高等教育的讲台上强专业、重实践、育人才,为大国工匠铺路,为交通强国奠基,书写交通教育工作者的“不平凡”。先后荣获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中国交通教育优秀中青年教师,江苏省 “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公安部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课题在内的一系列科研项目,主要讲授道路监控系统、机器学习等课程。(张娜)相关链接:https://pub.zgjtb.com/jtqg/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5280/411748.html?isView=true
  • 19 2024-04
    《新华日报》聚焦我校师生团队探索研发新型FBAR滤波器芯片
    4月19日,《新华日报》以《一块超薄芯片,让5G传输更好更快》为题,专访我校通芯智造团队。据报道,我校师生团队——通芯智造团队经过专业调研、反复试验,研发出新型FBAR滤波器芯片,并探索提高芯片性能,不断突破“FBAR滤波器”这一“卡脖子”技术。据悉,通芯智造团队已经在射频滤波器、芯片封装领域申请30余件国家发明专利,其中7件已获授权,相关成果被国内滤波器生产制造行业龙头企业运用,并用于新一代国产手机、路由器等设备中。(校报学生记者 杨淑霭)相关链接:https://xh.xhby.net/pc/layout/202404/19/node_4.html#content_1318745
  • 15 2024-04
    《人民政协报》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我校原校长施卫东教授
    4月13日出版的《人民政协报》在“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专版刊发全国政协委员、我校原校长施卫东教授题为《多措并举、一体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文章。施卫东在文章中指出,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跃迁的源头活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一大批集创新意识、核心能力、职业精神于一体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作为基础性支撑。文章中介绍了我校依托学校重点学科,整合优质资源,组建了实体运行的张謇学院。学院采用个性化培养方案,跨界交叉融合、产教深度融合,设置“智能+”大类专业,全方位、高标准打造智能制造领域创新人才培养高地,积极培养新质生产力所需拔尖创新人才的相关举措。(校报学生记者 杨淑霭)相关链接:http://dzb.rmzxb.com.cn/rmzxbPaper/pc/con/202404/13/content_60416.html
  • 07 2024-04
    《中国妇女》杂志报道我校退休教师钱吉华志愿服务故事
    2024年3月上半月出版的《中国妇女》杂志“凡人星光”栏目以《钱吉华:点亮人生夕阳红》为题报道我校退休教师钱吉华的志愿服务故事。据报道,2012年,我校退休教师钱吉华带着72位年龄在55岁到70岁的巾帼“小老人”创立了“巾帼晚霞”志愿服务队。12年来,“巾帼晚霞”志愿服务队累计组织活动322次,帮扶老人136名,服务总时长25500多小时,她们用耐心的倾听、细致入微的帮助,叩开了一个个孤独老人的心门。“巾帼晚霞”也产生了滚雪球效应,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从最初的几十名发展到如今的500多名。从退休时的自娱自乐到给更多老人带去欢乐,钱老师和她的“巾帼晚霞”志愿服务队用真情和奉献照亮温暖着一个个困于黑暗和孤独中的老人,也点亮了人生夕阳红。(刘玲)
  •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575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8/58 跳转到 

啬园校区地址:南通市崇川区啬园路9号 邮编:226019

启秀校区地址:南通市崇川区启秀路19号 邮编:226001

启东校区地址:启东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海路1号 邮编:226236

Copyright © NanTong University 苏ICP备0500712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