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工智能国际联合会议IJCAI 2025(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论文录用结果公布,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2023级研究生魏少龙的研究论文“SCNNs: Spike-based Coupling Neural Networks for Understanding Structural-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in the Human Brain”(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框架下脑结构:功能交互模式的多模态融合分析)被大会接收。该研究由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黄嘉爽副教授、姜舒博士联合指导完成,南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大脑结构连接(SC)和功能连接(FC)之间的耦合(SC-FC耦合)是大脑信息处理与功能整合的关键机制,其异常与多种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现有的SC-FC耦合分析方法主要侧重于揭示SC和FC拓扑模式之间的统计关联,但往往忽视大脑中神经生物学机制。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理解脑网络SC-FC耦合关系的脉冲神经网络(SCNNs),通过脉冲神经元和突触权重的密集互连来模拟大脑中SC和FC的相互作用,并利用脉冲时序和网络活动特性来量化SC-FC耦合。提出的方法在真实癫痫数据集上的实验不仅证明了SCNNs在脑疾病诊断方面的卓越性能,而且还为SC-FC耦合分析提供了新视角。
IJCAI是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之一。本次IJCAI 2025共有投稿5404篇,录用1042篇,录用率19.3%。
(魏少龙 唐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