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方便、舒适、抗菌,让无障碍服饰不将就

访纺织服装学院“翼心衣意”无障助行社会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5-19 17:10:139阅读次数:11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合署,新闻中心挂靠)责任编辑:

一套一拉一扣,9岁的果果坐在轮椅上,顺利地穿上了志愿者姐姐递来的无障碍裤装。由于腿部肌无力,上肢力量不足的他从未完成自主穿衣,这是他第一次自己成功穿上裤子,果果妈妈在一旁既欣慰又感动。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我校“翼心衣意”无障助行社会实践团以志愿服务弘扬“平等、融合、共享”价值理念,聚焦残疾人群服装领域,创新穿脱方式,实现残障人士自主穿衣愿景;研制混纺纱线,以专业知识护航衣物舒适无菌;亲自走访设计,让“穿得好看”不再是梦寐以求。

让残障朋友们不将就

当前市场上的传统无障碍服装常采用前侧纽扣开口的穿脱设计,布料之间仅由纽扣链接,坐姿状态下极易露出大腿皮肤,版型松散又不美观,纽扣之间的缝隙往往还会让冷风“乘虚而入”。加上前后几乎等高的腰头设计,在轮椅上伸手够物或是弯腰捡东西时后背皮肤的大面积露出往往成为残障人士顾前不顾后的难堪时刻。“每次抬手露出后背,我都觉得尴尬和不好意思。”2023年考入通大应用心理专业的孙月患有先天性脑瘫,团队指导老师郭滢找到她,邀请其成为“设计顾问”。

“我们观察了很多残障朋友们的穿衣细节。”来自服装设计与工程222的邢欣是团队里的“设计师”,“我希望用专业知识设计出适合残障人士的衣服,让残障朋友们不将就。”在进行社区科普等志愿服务的同时,成员们向很多残障朋友询问穿衣需求,结合孙月的建议,决定将裤子开合处转移到侧面,小腿外侧沿用拉链,贴合腿型有效保暖的同时使得版型更加硬挺,还杜绝了裤脚被卷进轮椅的风险。大腿外侧内嵌条形强磁吸垫片,让布料紧密贴合,隐藏开口,美观又保暖。仅需一拉一掀,裤子就能呈一片式打开,既能完美覆盖肌肤,也实现了残障人士能够自主穿脱衣物的愿景。

“希望我的建言献策能为其他残障人士提供帮助,也希望无障碍服装设计这个事业能够更加发扬光大。”孙月表示,随着团队的走访调查的深入开展,“残疾人穿衣困难”这一被忽视的“隐秘角落”逐渐被更多人看见。“我们想让残障人士也能够‘衣有所适’。”邢欣坚定地说。

用针线缝出四季

“冬天是我最不喜欢的季节。”作为第一位“天使用户”,孙月曾向成员们袒露自己的苦恼,“我的膝盖处常会磨损,因为血液流通不畅,所以穿再多也没用。”

“膝盖处的省道结构是我们最骄傲的一处设计。”邢欣自豪地介绍道,这种围绕突出部位进行的三维立体效果服装处理形式,既可以增加服装的设计感,也可减少弯曲部位面料拉扯导致的紧绷感。“我们还使用了两层布料搭建省道,加厚耐磨的同时使其变为一个小口袋,在冬天装入暖宝宝,极大地增强下肢保暖性。”这种设计不仅实现有效保暖,还更加贴合腿型,使得裤子更加硬挺,杜绝裤脚被卷进轮椅的风险。

秉持“不仅要有得穿,还要穿得好”的目标,除了更加贴合的版型设计,成员们还从面料入手,“下肢残疾患者通常需要久坐,容易导致褥疮和闷痘”。作为团队队长,来自2022级纺织工程专业的张晓桐尝试使用多种材料进行混纺,以解决单一纤维纺制时常出现“每两分钟断一次”的棘手问题。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成员们结合课本知识,不断查阅参考文献,利用具有天然的无毒、抑菌等多种生理功能于一体的壳聚糖纱线材料,结合暖姜纤维、醋酸纤维等传统纤维材料,研制出坚韧又抗菌的纺织纱线,大大减少了缝制时的困难,让残障朋友们“穿得暖,穿得净”。

“这是我穿过最舒服的一条裤子。”回忆起学姐们围在自己身边量体裁衣的经历,孙月心里仍充满温暖和感动。“能用自己所学帮到残障朋友,我觉得我们在做一件很酷的事情。”张晓桐自豪地表示。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

“我不希望穿的衣服看起来就像是专门给残疾人设计的,我也想穿得和大家一样时尚、得体。”在沭阳协和康复医院进行志愿走访时,16岁的脑瘫下肢畸形患者孟浩悄悄地和成员们说。

“我觉得这样不好看”“这个地方还需要改进”……在保障穿脱贴合用衣习惯的前提下,大家还加入了对美感的考量。成员们常常“亲身上阵”,躺在床上模拟家属辅助穿衣,版型不舒适、长度不合理、设计不美观,推翻重做对大家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但一想到残障朋友们也可以穿上好看的衣服,我们就又来了劲。”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这样踩着缝纫机做出了一条条舒适便捷又美观的裤子。

“我很喜欢红色,但总觉得过于引人注目,每次都只买深色裤子。”在一次志愿服务时,王阿姨的一句话让成员们陷入沉思。

两个月后,崇川区剑山社区残疾人之家里,四十多岁的王阿姨拄着拐杖,右腿截肢处穿戴假肢,与成员们热切地交谈着,身上酒红色的拼接外裤舒适又亮眼,孩子们创意性的收缩束脚设计不仅方便保暖,完美遮盖残肢处的同时也极具时尚感,“她们满足了我对美的追求”。

“这是一个充满热情、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团队。”团队指导老师郭滢表示,“她们用沉浸式的需求洞察、设计实践与共情认知表达了对残障群体的真切关怀。”

据统计,“翼心衣意”团队现已无偿制作并送出近200件无障碍服装,志愿服务的足迹走进33家社区、24家护理机构,累计服务人数达500余名,成功点亮南通、陕西、河南等数十个城市,博爱奉献的星星之火,正在点亮一盏盏温暖希望的火炬。

截至目前,以团队成员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23件,投稿发表论文3篇。相关事迹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设计成果受多家服装企业点赞支持,并与18处残联达成志愿服务合作协议,建立志愿实践基地,开展生活帮扶等多项志愿服务项目。

以专业知识为残障人士个性化定制,铸就助力残疾人振翅高飞的羽翼。谈及未来,张晓桐表示,将与成员们制定符合残障人士用衣需求的服装标准,开创体系化的帮扶模式,“推动无障碍服装走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范苏 钟钰婷)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