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通大
  • 校园邮箱
  • 办公系统
  • 远程接入
  • 校园地图
EN
  • 学校概况
    • 南通大学章程
    • 学校简介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院系设置
    • 附属医院
    • 学校掠影
  • 通大新闻
  • 内设机构
    • 院系室所
    • 职能部门
    • 群团组织
    • 直属单位
    • 基层党组织
  • 人才招聘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留学生招生
    • 继续教育
    • 杏林学院
    • 就业信息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继续教育
    • 留学生教育
  • 科学研究
    • 自然科学
    • 人文社科
    • 服务地方
    • 学术期刊
  • 校园服务
    • 财务管理
    • 招标信息
    • 后勤服务
    • 图书馆
    • 档案馆
    • 信息化服务
    • 通大视频
    • 网络电视
    • 校历
    • 教学作息时间

2023新版

  • 首页
  • 快捷通道
  • 学校概况
  • 内设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生就业
  • 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 校园服务
  • banner
  • 教育教学
  • 通大新闻
  • 媒体通大
  • 影像通大
  • 百十通大
  • 数据通大
  • 融媒通大
  • 专题网站
  • 多媒体二维码
  • 快速链接
  • 校园文化
  • 学术日历
  • 媒体看通大
  • 通大要闻第一条
  • 飘窗
  • 26 2025-03
    《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我校对接产业链党组织专项行动成果
    3月25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发题为《“链”上党建聚合力 “红色引擎”促发展》的报道,关注我校党建联建成果。自2024年起,锚定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目标,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会同省委组织部开展“高校党组织对接产业链党组织”行动,以党建联建形式搭建校企高效沟通、产业有效合作、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将高校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高效率转化为推动产业科技创新的发展优势。我校党委与海安市人民政府联合建立的海安南通大学高端纺织研究院自成立以来,新增产学研项目18个,服务企业20余家。各二级学院党委与多个市级产业链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推动事业提速。(钟钰婷)相关链接:ht
  • 21 2025-03
    《中国交通报》关注我校交通人才培养
    3月20日,《中国交通报》推出“交通青年科技工作者眼中的两会热词”特别策划,刊发题为《从热词解读交通发展新趋势》的整版报道,就我校交通人才培养,专访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施佺。施佺从重构学科体系,强化交叉融合;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技术赋能,创新教学手段;完善政策支持与标准建设四个方面,结合当前产业发展趋势与教育实践,智能网联交通人才培养仍面临知识更新速度滞后于技术迭代、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不足、复合型师资短缺等问题,具体阐述了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枢纽,如何准确研判、把握机遇并主动前瞻布局、推进智能网联交通创新人才培养。我校将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继续深入探索特
  • 13 2025-03
    我校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建言受各类媒体关注
    3月4日—11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胜利召开。全国政协委员、我校施卫东教授,全国人大代表、我校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刘璠教授切实履行参政议政职能,重点围绕教育、科技、民生、医疗卫生等热点问题建言献策,引发《人民政协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审计报》《中国经营报》《中国旅游报》《中国船舶报》《国家电网报》《团结报》《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密切关注。各级各类媒体刊发报道104篇次,其中国家级媒体25篇、省级媒体38篇。全国两会期间,通大“声音”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今年两会期间,施卫东委员准备了30余件提案和社情民意,其中,关于“集成电路公共平台建设以及产业高素质人才培养
  • 07 2025-03
    我校承办的全省“3·5”学雷锋纪念日暨江苏志愿者日主题活动受媒体关注
    3月6日,《新华日报》刊发题为《我省发布16个省级专业领域志愿服务重点项目 跨越三十载,从“莫文隋”家乡再出发》的报道,聚焦3月5日在我校举办的全省“3·5”学雷锋纪念日暨江苏志愿者日主题活动。30年前,我校汤淳渊教授化名“莫文隋”默默资助困难学生的故事,感动了无数市民,掀起了全民参与公益的热潮。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和第5个“江苏志愿者日”之际,2025年“3·5”学雷锋纪念日、江苏志愿者日暨寻找“莫文隋”30年南通大学志愿者开放日活动在我校举行。现场启动了“爱满江苏志愿行”专项行动、寻找“莫文隋”30年系列行动。活动中举行了“新时代的雷锋 身边的莫文隋”江海志愿服务“校地伙伴计划”签约
  • 27 2025-02
    《中国交通报》专访我校党委书记、校长杨宇民
    2月27日,《中国交通报》刊发题为《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支撑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专版报道,就提升高校实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专访我校党委书记、校长杨宇民。杨宇民从勇攀高峰,提升创新“硬核”能力;勇于担当,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勇挑大梁,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方面,阐述了我校将紧紧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心怀“国之大者”,围绕“四个面向”,积聚力量强化基础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让高校智慧成为服务社会发展的创新引擎。(钟钰婷)相关链接:《中国交通报》http://share.591adb.com/share
  • 27 2025-02
    《中国知识产权报》关注我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
    2月26日,《中国知识产权报》刊发题为《南通大学加速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破题“转化难”畅通产业路》的报道,关注我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报道从启动技术创新引擎、铺就专利转化通途、打出知识产权运营“组合拳”三个方面,结合我校在纺织、应急防护、建筑材料等领域的科研创新成果实际运用案例,详细介绍了我校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专利转化之路的历程。报道指出,南通大学通过“赋权+横向结余经费”“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横向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等改革试点,激发了科研人员的转化动力,近三年间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突破3500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超21
  • 26 2025-02
    我校发表于《Nature》的科研成果受媒体关注
    2月25日,《中国科学报》头版刊发题为《抑制胃癌肿瘤生长有了新方向》的报道,聚焦我校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支小飞作为唯一的第一作者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有关胃癌细胞与感觉神经元之间作用回路的研究成果。这一突破性进展为胃癌患者的治疗指引了全新的方向。据报道,支小飞在多个胃癌小鼠模型中,发现感觉神经元表现出最显著增长。通过逆行示踪技术等分析结果发现,在众多神经元之中,胃癌细胞能够优先吸引一种特殊的肽能感觉神经元。这是首次发现大脑以外的肿瘤与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类似突触的功能性连接。此外,《健康报》《新华日报》、中国科学网、中国江苏网、交汇点新闻等媒体也纷纷报道该成果。(杨淑霭)相关
  • 24 2025-02
    艺术学院书法系成立获多媒体平台关注
    2月23日,中国教育报客户端发布题为《用笔墨书写校地文化深度融合——南通大学艺术学院书法系成立》的报道,关注我校在聚焦书法艺术传承、美育工作建设、建设文化强国中的重要举措。此外,《中国美术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书法报》《书法报》等媒体平台也纷纷报道了艺术学院书法系成立仪式。相关链接:中国教育报客户端:https://share.app3.jyb.cn/news_d/cea1633406c5d6ef515add761a4e4b4f?from=UC92azc3djZYbnBlb2NaNkRvdVR4WFNySUZZcUhFTEQvU1RUNXdic3lweWQ1Y1c3TmZxN0tpTnIzK
  • 22 2025-02
    《新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省委书记信长星来我校调研
    2月22日,《新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题为《信长星在南通调研时强调 更大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干字当头只争朝夕全力实现一季度良好开局》的报道,聚焦2月20日至21日,省委书记信长星到南通调研。据报道,信长星在我校校史馆内,了解了学校历史沿革、办学成果、校地融合发展等情况,听取了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生物医药未来产业(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安全防护用特种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情况介绍。他指出,我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要持续做强优势学科,加强思政教育,提高办学水平,奋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他要求我校要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发创
  • 14 2025-02
    《中国交通报》关注我校师生团队创新成果
    2月14日,《中国交通报》刊发题为《南通大学“智慧眼”三位一体监测 路面病害无处遁形》的报道,关注我校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虹固长通”团队自主研发的路面健康监测系统。文章从优化技术方案,精准识别路面病害;发挥智能优势,提升养护作业效率两个方面详细报道了"虹固长通”团队运用计算机视觉与道路巡检车,搭配高精度相机和传感器,结合自主研发的数据处理技术和先进的图像识别手段,打造了“三位一体”路面健康监测系统,精准解决道路安全痛点,让路面病害无处遁形,为道路维护与保养提供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打造城市道路上的“智慧眼”。路面健康监测系统平台自建成以来,已处理病害4.5万起,出具季度、年度、特殊事件报告10
  •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575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3/58 跳转到 

啬园校区地址:南通市崇川区啬园路9号 邮编:226019

启秀校区地址:南通市崇川区启秀路19号 邮编:226001

启东校区地址:启东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海路1号 邮编:226236

Copyright © NanTong University 苏ICP备0500712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