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通大
  • 校园邮箱
  • 办公系统
  • 远程接入
  • 校园地图
EN
  • 学校概况
    • 南通大学章程
    • 学校简介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院系设置
    • 附属医院
    • 学校掠影
  • 通大新闻
  • 内设机构
    • 院系室所
    • 职能部门
    • 群团组织
    • 直属单位
    • 基层党组织
  • 人才招聘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留学生招生
    • 继续教育
    • 杏林学院
    • 就业信息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继续教育
    • 留学生教育
  • 科学研究
    • 自然科学
    • 人文社科
    • 服务地方
    • 学术期刊
  • 校园服务
    • 财务管理
    • 招标信息
    • 后勤服务
    • 图书馆
    • 档案馆
    • 信息化服务
    • 通大视频
    • 网络电视
    • 校历
    • 教学作息时间

2023新版

  • 首页
  • 快捷通道
  • 学校概况
  • 内设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生就业
  • 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 校园服务
  • banner
  • 教育教学
  • 通大新闻
  • 媒体通大
  • 影像通大
  • 百十通大
  • 数据通大
  • 融媒通大
  • 专题网站
  • 多媒体二维码
  • 快速链接
  • 校园文化
  • 学术日历
  • 媒体看通大
  • 通大要闻第一条
  • 飘窗
  • 12 2025-02
    《新华日报》关注我校师生团队创新成果
    2月12日,《新华日报》刊发题为《仿鳄鱼皮结构!国产防护手套实现性能舒适双突破》的报道,聚焦我校纺织服装学院“柔盾卫士”大学生创新团队师生自主研发的新型高性能刺割防护手套。针对以往很多同规格的防护手套存在的透气性差、使用起来手指僵硬等问题,团队成员从鳄鱼皮的结构中找到了灵感。通过对鳄鱼皮肤模仿,将一种无机粉体增强环氧树脂刚性块以小间距排列在柔性织物表面。一方面,这种刚性的树脂块可以为面料提供优异的防护性能,另一方面,柔性织物和树脂块间的间隙保证了面料的灵活性和透气性。这种防护面料不仅柔软、透气,还兼备防割、防刺、抗拉伸、抗撕裂等性能。这款手套的面料厚度在6—7毫米,看上去和冬季防寒的皮手套厚薄
  • 19 2025-01
    央视聚焦我校蓝印花布非遗传承
    1月16日,央视三套《文化十分》栏目采访我校教师吴元新、吴灵姝,专题报道我校蓝印花布艺术研究院传承保护国家级非遗南通蓝印花布的故事,展示了我校在蓝印花布非遗传承保护、研究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2008年以来,南通蓝印花布艺术研究院抢救保护传统印染实物遗存六万余件,整理纹样二十多万个,出版国家重点图书《中国传统民间印染技艺》等十部非遗专著,发表蓝印花布相关论文三十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课题《中国蓝印花布纹样研究》等6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研究院先后承办了12期蓝印花布印染技艺非遗研培班,培训学员400余名,创作传统手工印染作品近千件,促进传统工艺技艺的现代转型。(倪沈键)
  • 08 2025-01
    我校牵头成立的江苏首个地方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校企联盟受媒体关注
    1月8日,《新华日报》教育版刊发江苏首个地方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校企联盟成立仪式图片新闻。此前,《新华日报》刊发题为《江苏首个地方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校企联盟成立》的报道,关注我校牵头成立的全省首个地方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校企联盟。联盟由南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工程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南京警察学院、常州大学、江苏海洋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成员单位组成。联盟将整合省内高校和企业教育、科技、人才、产业等各类资源,从共建共享“人工智能+专业”示范课程体系、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案例资源库、开发
  • 07 2025-01
    《光明日报》聚焦我校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成效
    1月6日,《光明日报》刊发题为《南通大学:站在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第一线”》的报道,聚焦我校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成效。“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协议签约以来,校地双方围绕合力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合力推动南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合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重点任务开展合作。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元素,我校聚焦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新能源等地方产业需求,推进“医学+”“纺织+”等5个学科群建设,先后成立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形成与南通市产业发展对口的专业集群;发起成立生物医药未来产业(长三角)创新联合体,促进长三角生物医药未来产业一体化高质
  • 06 2025-01
    我校发起成立的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会受媒体关注
    1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题为《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的报道,关注在我校召开的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会第一次会员大会。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会是江苏首个专门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社会组织,以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服务支撑江苏“两个率先”“两争一前列”、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与实践水平为宗旨,研究会业务主管单位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挂靠我校,是我校首个人文社会科学省级学会。12月28日,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在我校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水平
  • 11 2024-12
    媒体关注我校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建院十周年
    12月8日,光明日报客户端发布题为《地方高校智库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建院十周年座谈会在宁召开》的文章,关注我校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建设。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中国社会科学报》、江苏卫视教育频道、《江苏教育报》等多家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我校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12月,是学校主动策应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重大战略而成立的特色新型智库。2020年4月,研究院晋级成为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十年来,研究院以“对接国家战略 服务江苏发展”为宗旨,积极开展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和舆论引导,充分整合南通大学相关学科资源和人才资源,成立8家研究所,形成70余人的研究队伍。
  • 01 2024-12
    《中国青年报》关注我校举办的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场活动
    11月28日,《中国青年报》刊发题为《服务长江经济带研究党建联建矩阵成立》的文章,聚集我校举办的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专场活动。在此次专场活动上,我校联合中南大学、云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校的“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共同发起成立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服务长江经济带研究党建联建矩阵,这也是区域内首个服务长江经济带研究与发展的高校“强国行”党建联建矩阵。我校将大力释放党建联建矩阵平台效应,加强与联建团队协同,并拓展至高校间、区域间联动,推动思路“联谋”、问题“联解”、力量“联合”,吸引带动多方主体参与建设,打造党建引领长江经
  • 30 2024-11
    我校合并组建20周年系列活动受媒体关注
    11月28日,江苏卫视教育频道《江苏教育新闻》栏目以“南通大学举行合并组建2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 更高水平建设一流大学 更富成效服务高质量发展”为题,报道我校合并组建2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20年前,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和南通师范学院“三水汇流”,新的南通大学应运而生。11月28日,我校迎来合并组建20周年,全校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和关心学校发展的各界人士线下线上相聚,回顾南通大学的办学历程,传承弘扬张謇爱国主义思想和教育理念,总结凝练办学经验和优良传统,提振发展信心,共商发展大计,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还颁发了“南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助学特别奖”,表彰相关单位和个人在南通大学建
  • 28 2024-11
    《南通日报》专版报道我校合并组建20周年来事业发展成效
    11月28日,《南通日报》专版刊发题为《弦歌不辍 奋力创建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写在南通大学合并组建20周年之际》的文章,聚焦我校合并组建20周年来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文章从众望所归,追求合并的最大值;初心如磐,培养更多新质人才;融合发展,实现校地双向奔赴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自三校合并组建以来,我校始终秉承先贤张謇“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扎根江海大地,优化学科建设,大力培养人才,助力地方发展,阔步迈向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在与南通这座城市融合发展、创新协同中,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杨淑霭)相关链接:http://www.zgnt.net/ntrbszb/p
  • 26 2024-11
    《新华日报》关注我校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成效
    11月25日,《新华日报》刊发题为《南通大学:“五大战略”绘就发展新画卷》的报道,聚焦我校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成效。文章从“固本培元 理论武装提效能”“强基创优 培根铸魂促发展”“守正创新 文化传承增动能”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学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笃实的行动、更加卓越的精神,扎实走好改革创新之路、内涵发展之路、校地融合之路的生动实践。(杨淑霭)相关链接:https://xh.xhby.net/pc/layout/202411/25/node_16.html#content_1393065
  •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575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4/58 跳转到 

啬园校区地址:南通市崇川区啬园路9号 邮编:226019

启秀校区地址:南通市崇川区启秀路19号 邮编:226001

启东校区地址:启东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海路1号 邮编:226236

Copyright © NanTong University 苏ICP备0500712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