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上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徐骏教授走进工程训练中心课堂,以《从晶体管到新一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为题,为微电子学院电子科学、集成电路2024级实训学生及工程训练中心教师带来了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工程实践价值的前沿课程。
课堂上,徐骏围绕“半导体技术、集成电路发展历程与前沿挑战”展开系统讲解。他从半导体产业全球格局切入,通过全球行业数据阐明其战略地位,梳理了“晶体管发明— 集成电路诞生— 集成电路时代”的技术演进脉络。结合摩尔定律演进逻辑,他以华为芯片、人工智能半导体器件等为例,剖析当前行业面临的能效瓶颈,特别指出 AI 大模型训练对算力与能耗的极高需求。他指出,忆阻器作为非易失性器件,兼具存储与计算功能,为数字时代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了高效模拟计算和并行计算的创新方案。徐骏在课堂上特别强调了“学科交叉+产教融合”,通过提问互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聚焦中国芯片产业的机遇与责任。他还分享了团队在能效半导体领域的最新成果,包括面向人工智能的高效能器件、智能传感仿生器件、半导体能量转换与存储技术等研究进展,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器件能效,更服务于“双碳”战略、绿色经济转型及国防安全等国家重大需求。
本次课程是工程训练中心推进“金课两性一度”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现场师生深刻感受到半导体技术的魅力与使命,为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注入了新动能。20余名教师参与观摩学习。
(陈玲/文 丁叶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