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讲得特别清楚,我终于弄懂这个公式了!谢谢江苏的哥哥姐姐!”在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石榴籽”民族团结实践团开展的“七彩假期”线下支教活动中,一位维吾尔族学生在课后说道。暑假期间,这支由12个民族、15个专业学子组成的团中央全国重点团队,跨越新疆、青海、贵州、云南等8省13市,以“理论+科技+教育+文化”为笔,在边疆村寨、牧区草原、社区课堂、非遗工坊深情书写新时代民族团结新篇章。
今年暑假,校团委紧密围绕“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通过成立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院两级指导机制、细化全流程管理规范等机制保障,精心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3万余名本硕博学子怀揣青春理想,奔赴祖国广袤大地,深入基层一线。他们聚焦理论宣讲、中华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促进、科技创新推广、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以青春之我、奋斗之姿,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聚焦时代主题 强化思想引领铸魂育人
“我的家被日本鬼子一把火烧光了,我的父亲也被他们杀死了。一眨眼的工夫,家破人亡!”6月17日,97岁的袁德贵老人向“戎光汇星火”实践团成员讲起80多年前的往事,情绪依然难以平复。暑假期间,实践小分队的老师同学们先后走进海安、如东、崇川等地的抗战老兵家中,聆听他们的战斗故事、成长经历,深入挖掘南通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抗争的烽火故事,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凝聚释放向上向善正能量。
各实践团队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国情社情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走进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学习、口述史采集、红色文化深度调研,感悟精神伟力;深入民族地区、社区、学校,讲述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引导青年学生和各族群众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深入儿童福利院、社区、企业,开展主题鲜明、贴近群众的宣讲活动,特别是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主题,讲述英雄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深化专业赋能 实践历练增长真才实学
“原来手麻、头晕这些信号这么重要!你们讲得清楚,我听得明白!”一位爷爷恍然大悟。在南通市北阁护理院,“新丝路 健康行”研究生实践服务团的队员们正围绕脑卒中识别要点、黄金抢救时间窗、预防策略及康复管理,进行一对一精准讲解。他们以健康操传递活力,用专业知识筑牢防线,借互动游戏与暖心服务架起心桥,让“健康行”成为托举银龄幸福、凝聚青年担当的坚实纽带。
校团委持续强化社会实践与学科专业、学生成长的协同联动,鼓励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团队,激发创新活力。理工科专业学生走进城乡企业,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开展深度调研与技术帮扶;体育专业学生将科学健身指导、特色体育项目推广及体质监测送到乡村,提升村民健康素养,助力乡村体育文化振兴;艺术专业学生持续举办“童梦花园”营造、“绘中国”美育课堂等活动,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其他相关学科团队结合专业所长,在文旅融合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应用、乡村教育质量提升、法律普及、防灾减灾科普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深耕基层沃土 青春力量助力治理创新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是怎么来的吗?”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踊跃回答。随后志愿者通过展示色彩缤纷的彩虹图片,配合通俗易懂的讲解,将阳光折射和色散的科学原理娓娓道来。“乐学课堂”志愿服务团队走进社区,以“童趣探索 知识启蒙”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除了开展特色文化课程外,志愿者还贴心设置了课业辅导环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们开展“一对一”个性化指导。
校团委引导青年学子将服务阵地扎根社区一线,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众多团队活跃在社区街道。开展“智慧助老”志愿服务,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供常态化健康义诊、应急救护技能普及,守护居民健康;精心组织“七彩假期”爱心暑托班,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等提供学业辅导、兴趣培养和暖心陪伴;积极投入社区环境美化、垃圾分类宣传督导、社区文化建设等工作,以青春智慧与热情参与解决社区治理“微难题”,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切实推动“青春之志”融入“社区之治”。
服务国家战略 挺膺担当贡献青春智慧
在如皋市白蒲镇,“数赋生态·强村富民”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入田间地头,深入考察富硒大米、白蒲茶干、白蒲潮糕、黑塌菜等当地特色农产品,先后走访蒲涛优选电商直播中心、南通市高质量稻米示范产业园等社会实践点,与当地领导干部、直播团队、专家学者深入交流,积极探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调研团成员吴希凡表示,新时代乡村发展,既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赋能翅膀”,更需要生态与产业的“共生共荣”。
青年学子自觉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区域发展观察团走访企事业单位,探索区域协同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的新路径新模式;“生动一小时”服务团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环保理念宣传,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推动环保行动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获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网、中国青年网、江苏教育新闻网、交汇点新闻、扬子晚报、南通日报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关注报道。未来,校团委将继续深化实践育人内涵,创新实践模式,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紧跟党走、拼搏进取,贡献青春力量,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罗其君)